好孩子网

从小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,长大后差距明显,父母别不当回事

发表于:2024-05-18 作者:好孩子网编辑
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18日,文章纯属原创,版权归本作者所有,欢迎个人转发分享。社会上有些家庭的父母十分信奉棍棒教育,类似"虎爸"和"虎妈"等教育经在前几年一度很有市场。但与此同时,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派父母则认为,打孩子是一种相

文章纯属原创,版权归本作者所有,欢迎个人转发分享。

社会上有些家庭的父母十分信奉棍棒教育,类似"虎爸"和"虎妈"等教育经在前几年一度很有市场。但与此同时,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派父母则认为,打孩子是一种相当粗暴的育儿方式,他们更愿意把孩子当朋友,从来不打孩子。那么,从小挨打的孩子和没挨过打的孩子会有什么区别呢?

同为发小区别大,一个从小挨打满街蹿,一个从小沐浴在和风细雨。

小明和小蓝是一对邻居,两人是发小,从小一起长大。他们上同一所小学,同一所初中,甚至高中也在一块儿。不同的是,小明的爸妈信奉棍棒教育,在小明小时候就隔三差五拿着鸡毛掸子追着小明到处跑。邻居也常常听到小明父母打孩子的声音,有时还分外惨烈。小明可谓被从小打到大。小蓝则恰恰相反,他的父母都是机关干部,为人温和,不喜欢动粗,更信奉新式教育理念,所以小蓝从小到大别说挨打了,连被父母说重话的机会都没有。

二人长大以后,受教育经历相同,学历相当的俩人显现出明显的差距。小明遇事不太自信,性格内向,和人相处时小心翼翼的,但是抗挫能力强,百折不挠,敢于拼搏,很快创下一番事业。小蓝开朗大方,温暖待人,人缘很好,自信心强,同样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创下一番事业。但是初出茅庐时因为抗压能力不强,几次差点情绪崩溃。

"从小挨打"和"没挨过打"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区别?

1、前者更容易自卑,后者更自信

从小孩子动辄遭受父母的呵斥和责骂,孩子很容易自信心不足,产生自卑感。打骂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,孩子在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降低自我表达。而从没挨过打的孩子,成长环境宽松,在父母着重于鼓励育儿下,更乐观自信。

2、前者抗压能力强,后者自尊心强

从小经常挨打,某种意义上也能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。处在高压的家庭环境中,孩子的心性也经受着磨炼,有助于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生存时直面高压的工作环境。但是反之,经常受挫的孩子也会导致自尊心较低,没挨过打的孩子有更强烈的自尊,对自我人格和能力有更强的认同与肯定。

3、前者容易产生暴力倾向,后者情绪更稳定

从小经常受到挨打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暴力倾向,性情不稳,暴躁易怒。孩子很容易因此迷信暴力,用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。同时因为父母长期采用威权进行打压,在成年以后,孩子也会不自觉用这种态度去对待伴侣和自己的孩子。反之,从没挨过打的孩子,他们情绪更平稳,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,孩子未来成为父母后,也会用同样温和的态度对待自己身边的人。

父母可以适当用打来惩罚犯错误的孩子,但是父母不能把打孩子作为唯一教育孩子的手段。

1、孩子犯错误时可以挨打

在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,父母可以适当打孩子,以用皮肉之苦让孩子记住错误带来的教训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体罚应有所适度,打孩子亦然。这也有助于孩子反省自己,和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。

2、与孩子交朋友

一直用打孩子来作为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是不对的。父母应该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内心,与孩子交朋友,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。只有问题,彼此才能共情,才能更好理解体谅彼此。

3、首先采用言语沟通解决问题

在育儿中,父母应永远将言语沟通,友善交流作为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第一选择。对孩子动手应该作为最后的手段。亲子关系问题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彼此沟通不畅,家长应避免摆架子,要蹲下来,平视孩子眼睛,认真对话,解决问题。

传统文化中常常说"打是亲,骂是爱",但是这种粗暴的育儿手段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。我们可以适当挨打给孩子记住教训,却不能将棍棒教育奉为圭臬。解决亲子矛盾的根本是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,让彼此在对话中,共同成长。

图片源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,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,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,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,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,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!

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,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!

0